鵝口瘡(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鵝口、雪口、鵝口疳、鵝口白瘡。是由真菌傳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于嬰幼兒。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喂養者手指的污染傳播。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癥,又稱口腔念珠菌病,是嬰幼兒常見的口腔炎,尤其在新生兒期該病較為常見。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皮膚上、腸道、陰道寄生。多由于乳具消毒不嚴,乳母奶頭不潔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時經產道感染;或見于腹瀉、使用廣譜抗菌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兒。
《諸病源候論》卷五十:“小兒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瘡,如鵝口里,世謂之鵝口”。為多見于新生兒、嬰兒泄瀉及營養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主癥為口腔舌上滿布白色糜點,形如鵝口,故名。脾開竅于口,脾經郁熱,循經上行,熏于口舌而致。治宜清熱瀉火,用瀉黃散加生地、黃連。脾熱導致胃陰不足者,宜益氣養陰,用益胃湯。并用青黛、兒茶或冰硼散、錫類散,涂拭患處。
嬰兒口腔兩側黏膜或舌頭上有時會出現狀似奶塊的白色片狀物,而且不易去除。這是由是一種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醫學上稱為鵝口瘡。